

胰腺是人體內一個非常重要而又神奇的器官,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。一旦胰腺功能受損,尤其是內分泌功能受損所導致的糖尿病,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,嚴重甚至能危及病人的生命。
胰腺腫瘤也有良惡性之分

提到胰腺腫瘤,許多人第一反應是「癌王」——胰腺癌。
實際上與大多數腫瘤一樣,胰腺腫瘤也有良惡性之分,胰腺癌就是最為常見的胰腺惡性腫瘤,對放化療不敏感,預后差、易復發(fā)。
此外還有胰腺非惡性腫瘤性疾病,如慢性胰腺炎、胰腺粘液性囊腺瘤、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等,均有潛在的癌變風險(5-38%),屬于胰腺癌前病變,即使是傳統(tǒng)上認為的胰腺良性腫瘤胰腺漿液性囊腺瘤,也存有較低的癌變風險(0.6%)。胰腺良性腫瘤多發(fā)病隱匿、癥狀不典型、又缺乏特異性的早期診斷方法。
胰腺良性腫瘤的癥狀

胰腺良性腫瘤不像惡性腫瘤進展很快,可能會持續(xù)若干年,癥狀也不是很明顯,尤其是在腫瘤比較小,又沒有侵犯到胰腺正常功能的時候,往往是沒有癥狀的。
但當腫瘤壓迫到了周圍的臟器,或是腫瘤所在部位影響胰腺的功能時則會出現相應的癥狀:
胰頭的腫瘤常會壓迫膽總管,導致膽汁分泌受阻,進而出現皮膚發(fā)黃、眼白發(fā)黃等黃疸癥狀;
胰體尾的腫瘤會出現上腹部和腰背部的疼痛;
若腫瘤侵犯了胰腺的內/外分泌功能時,會出現血糖的異常升高或降低,部分患者會出現糖、脂肪、蛋白質代謝的異常,出現體重下降的情況。
這18種胰腺腫瘤,你知道嗎?

一、胰腺內分泌腫瘤
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屬少見病變,發(fā)病率較低,每年約在百萬分之一以下, 在我國最常見者為胰島素瘤, 約占80 %~ 85 %,其次為無功能胰島細胞瘤, 占15 %, 胃泌素瘤3 %, VIP 瘤和胰高血糖素瘤分別約占0 .5 %。
二、胰腺囊性上皮源性腫瘤
胰腺囊性腫瘤較為少見, 約占全部胰腺腫瘤的10 %, 惡性胰腺腫瘤中僅有2 %~ 4 %為囊性。胰腺囊性腫瘤包括漿液性囊腺瘤、黏液性囊腺瘤、黏液性囊腺癌、導管內黏液乳頭狀腫瘤、實質性乳頭狀上皮腫瘤等。除漿液性囊腺瘤為良性腫瘤外, 其他腫瘤均屬于惡性腫瘤或潛在惡性腫瘤 。
分類:
(1)漿液性囊腺瘤
(2)黏液性囊腺瘤、黏液性囊腺癌
(3)導管內黏液乳頭狀腫瘤(IPMT)
(4)實質性乳頭狀上皮腫瘤
三、胰腺間葉組織腫瘤
絕大多數良性和惡性胰腺腫瘤來源于胰腺上皮組織, 間葉組織腫瘤很少見, 間葉腫瘤占胰腺腫瘤的1 %~ 2 %, 通常來源于結締組織,淋巴組織, 血管及神經組織等。
分類:
(1)淋巴管瘤
(2)脂肪瘤
(3)畸胎瘤(tera toma)
(4)胰腺母細胞瘤(pancr eatoblastoma)
(5)神經鞘瘤
(6) 神經纖維瘤
(7)淋巴瘤(lymphoma)
(8)肉瘤
四、胰腺轉移瘤
胰腺轉移瘤在臨床上較為少見, 1000 例惡性腫瘤尸檢中,僅3 %有胰腺轉移。原發(fā)腫瘤可為肺癌、乳腺癌、腎細胞癌、卵巢癌、結腸癌、黑色素瘤等。胰腺不是腫瘤轉移的常見部位。
五、其他少罕見胰腺腫瘤
(1)骨型巨細胞瘤
(2) 腺鱗癌
(3)漿細胞瘤
(4)類癌
溫馨提示

早期胰腺癌癥狀很隱匿關鍵靠早篩
早期胰腺癌沒有明顯癥狀。等到有很明顯的癥狀以后再去就診,基本上已經是中期和晚期。
胰腺臟器埋藏較深,在腹腔后靠近脊柱的地方,前面有胃腸以及肝臟,這病癥狀基本一樣。所以很多病人等到真正出現了疼痛、黃疸等比較嚴重癥狀的時候,往往已經是到中晚期了。
胰腺癌早期篩查尤為重要。針對胰腺癌,目前CT核磁是最主要的篩查手段。不過需采用胰腺專用 CT,普通CT可 能 會漏掉一些情況。目前胰腺癌主要的篩查手段為:薄層 、增強 、多期CT掃描。這是早期發(fā)現胰腺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。
年過45高危人群定期篩查
胰腺癌難自我察覺,通過專業(yè)檢查手段對高危人群定期篩查,是早期發(fā)現胰腺癌的主要手段。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胰腺癌篩查。一般來說 45歲~50歲左右,就可以進行胰腺癌篩查了。
尤其是高危人群,胰腺癌高危因素包括肥胖、二型糖尿病 、慢性胰腺炎,或者過去有消化道、膽道良性疾病手術病史,手術 10年以后也還是會有患胰腺癌的風險。如果家族有 2位一級親屬罹患胰腺癌,建議篩查年齡提前10歲;如短期內出現快速消瘦的情況,在排除其他疾病之后,就要提高警惕排查胰腺癌。